小和尚从《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》走到《唐嵩岳少林寺碑》每走一处碑帖前都向尚二狗和胖子两人细细解说碑帖来历。尚二狗不懂这些,思绪渐渐游出九霄之外,忽然听到小和尚缓声道:“施主!”才猛然醒悟过来,满脸歉意。
胖子知道小和尚已经连叫了尚二狗三声,可是每一声都很缓和,很平静,不急不躁,不气不怒。
小和尚见尚二狗回过神来,脸上浮现出一个安然的微笑,指着眼前的碑帖接着说道:“这是《宋苏东坡观音赞》的碑帖!”
胖子在半听半不听的状态间听完了小和尚的碑帖解释,碑林尽头三大殿,只听小和尚道:“此处三殿分别为天王殿,大雄宝殿,藏经阁。”
小和尚并没有带着三人继续向前走去,而是向东侧而行,接着道:“此处是慈云堂!”,两人向甬道东侧望去,只见碑石林立,翠竹千杆、殿阁掩映、幽静怡人。
“此廊有名碑廊,廊内击中陈列北齐以下碑石一百二十四品。有北齐武平六年《少林寺碑》,唐永淳二年王知敬书写的《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》,宋宣和四年蔡京书写的《面壁之塔》,宋米芾书写的《第一山》、元皇庆元年赵孟頫书写的《裕公碑》、元至正十四年《淳拙才禅师道行碑》、明万历三十七年董其昌书写的《少林禅师道公碑》。”
“师叔、师叔、师叔!”小和尚连声叫着走神的胖子,知道胖子回过神来,小和尚再次祥和一笑,缓步向西而去,语气平和地接着道:“位于少林寺院西约三百米处,为塔林。塔是印度古音“塔婆”简称,意为坟墓,在中原是僧人的坟墓。塔内安放着,少林寺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灵骨和生前衣钵。塔的形制层级,高低大小、体现着圆寂者生前的在佛教界的地位、成就和威望。安塔层分有单层、多层,最多为七级,世称:七级浮图。”
胖子和尚二狗两人连连走神,可是小和尚依然语气平和,丝毫不温不火,尽心向着二位解说寺内的一切,单是这份修为,已经很难得,更难得的是小和尚还如此年轻。尚二狗想到这里,逐渐心生惭愧,随即收住心神,静静地听着小和尚的每一句话。
此刻两人在小和尚的带领下,渐渐走道少林寺西围墙处,只见此处围墙镂空,透过镂空、墙外的景色便映入眼帘。这是否就是佛家隔而未隔的境界?
在尚二狗凝神思索之际,就见小和尚指着西围墙外道:“寺院西墙外三十米处有一处甘露台,因天降甘露,故此得名。台上古柏两株,挺拔如铁,台下东南隅古树数株,根出如虬如梁。”
随着两人跟着小和尚在少林寺行走,听着小和尚宁静平和的声音,两人心中逐渐变得异常安静,渐渐生出了一种禅心。自此之后,小和尚的没一句都听在心间,体味着小和尚语气中散发而出的淡淡禅意。
距离西墙不远处,则是方丈室。方丈室是方丈起居、理事的地方,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以方丈室为行宫,故又称“龙庭”。方丈室后为立雪亭明德七年为纪念达摩而立,殿内供初祖达摩,后神龛上悬挂“雪印心珠”匾额,为乾隆御笔亲题。神龛后供奉紧那罗。
在立雪亭北是千佛殿,殿内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昆卢铜像,因此词殿又称昆卢阁。在殿内东、西和北墙上、绘有彩色笔画“五百罗汉朝昆卢”。画面以山水云气作为底衬,将画中罗汉区别为上、中、下三层,只见这些罗汉有的降龙伏虎,有的持钵显法,有的高谈阔论,有的朝觐上尊,形象生动,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
千佛殿东,为白衣殿,殿内神龛供奉菩萨铜像,殿内绘有少林拳谱壁画,因此又称拳谱殿。千佛殿西侧,为地藏殿,神龛内供奉地藏菩萨及左右二侍者像。
尚二狗、胖子两人细心听着小和尚的没一句话,将少林寺内的一起记在心里,感受这片尘世外的净土。小和尚带着两人一一走过客堂、库房、香积厨、阎王殿、龙王殿、七柏古树、五品封槐。
“天王殿外两金刚而立,内两则有四大天王,之中更是供奉释迦牟尼,药师佛,阿弥陀佛,其上悬挂康熙御书“宝书芳莲”,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,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。”小和尚带着尚二狗和胖子两人走过天王殿时一一数道,此刻的他们二人就仿佛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,虔诚的目光注视着殿内的一切,满心佛意。小和尚将他两人的表情眼神都看在眼里,不自觉会心一笑,他抬头看向太阳,随即指着不远处雄伟的建筑说道:“前面为法堂,东西两侧为藏经阁,内藏有元、明、清三代大藏经,少林拳谱秘笈,明大藏经,《中华大藏经》、《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》、《高丽大藏经》、佛教、少林武术等典籍。”
尚二狗和胖子见小和尚抬着手臂缓声说话,丝毫没有带他们过去参观的意思,胖子问道:“我们不过去吗?”
闻听胖子此声,小和尚微微一笑,道:“不了,两个时辰已过,方正大师以在大雄宝殿等候师叔、施主了!”
胖子和尚二狗闻听此话,内心诧异时间竟可以过的如此之快。这时只听小和尚继续说道:“此处就为大雄宝殿,大雄宝殿之后为法堂为高僧讲经说法处。东为钟楼,西为鼓楼。”
两人随即一愣,分别抬头向大雄宝殿左右望去,只见钟楼、鼓楼,均为四层,甚是巍峨雄伟。
“师叔、施主进去吧!”小和尚说着示意他两人进去。尚二狗和胖子两人迈步走进了大雄宝殿,只见两人在蒲团之上相对而坐。一人身披袈裟,显然是小和尚口中的方丈师傅;另一人,身着便装,同样盘膝而坐。
“三门即三解脱门之意,依佛经所言,是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,即空、无相、无愿。空门,即观吾所见,吾见皆空,一切诸行皆非真实、不常、恒空;无相门,又作无想,即观因空故,不起着于相;无愿门,即无作无欲,观无相故,于未来死生相续,无所爱染愿求。空、无相、无愿三者,虽然又可称为三三昧,但是三三昧是有漏、无漏共痛的,而三解脱门则唯通无漏,是大小乘佛典所共通。世间摄者通十一地,出世摄者唯通九地,于中无漏者名为三解脱门。”
无为大师放佛并没有注意到胖子和尚二狗走进来,只是缓声向着对面的男子说道。对面的男子听着无为大师的话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
无为大师见眼前男子眼神中略带迷茫,随即哈哈大笑道:“伍豪,你说风中烛火,烛火风中,是风在动,还是烛在动?”
那个叫伍豪的男子见无为大师话锋一转,便向自己问来,稍加思虑,道:“风未动,烛未动,人心在动。”
无为大师接着问道:“佛经里说,绵绵阴雨二人行,为何天不淋一人?”
伍豪道:“众生平等,天不淋一人,淋两人。”
“维摩经里说,修道,就应该将须弥山没入芥子里,须弥山那么大怎么没入芥子里?”无为大师接着问道。
“七情:喜怒忧悲思恐惊。怒、悲醉侵蚀人心,最轻为喜。若把其余六情转化为喜,以喜化怒、以喜化悲,以笑容化解一切。无喜无悲,已然得到。”伍豪缓缓说道。
无为大师听着爱徒伍豪的对答,微微笑道:“佛祖手握涅盘经纶,见证佛法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之本性,为悲天悯人之护法神兵,为心之解脱。相传佛祖圆寂到西天时,其影子自问其身,地狱未空,焉能成佛?佛陀思辨之际,西天大神大梵天,以一法论将影子钉在地上,把佛祖迎往西天。
佛祖得道后,便将影子留在地狱,以除魔正道。”
在无为大师说话间,胖子和尚二狗两人已经缓步来到了他们身前,静静站立,细细听着每一句话。不自觉间两人便笑出声来。
“看来两位施主,甚有慧根!”无为大师听见两人的笑声之后,骤然回头说道,并示意他们在蒲团上坐下,继续说道:“《五灯元会》记载:当年佛祖讲经,一言未发拈菠萝花示遍大众,从容不迫、意态安详。会中所有人佛都不明白其中深意,唯有佛大弟子---迦叶尊者回以微笑,佛祖便将花交给迦叶,便说:得我道者,唯迦叶矣,吾有正法眼藏,涅椠秒心,识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转之旨,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。于是佛祖将衣钵交付给迦叶,嘱咐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,再把衣钵交给弥勒。伍豪、二位施主,这迦叶尊者所得何道?”
尚二狗和胖子闻听无为大师此话,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回答,两人相视一笑,依次答道:“不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