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怎么来了?
“夫人,老爷应该是陪您去敬茶的。”
吴虞不动声色,点了点头。
经过锦书的说明,她大致知道了,原来她穿越到了北宋,看样子是仁宗赵祯,经济还是很繁荣的。
原主叫董沁先是身边的人,陪嫁丫鬟有两个,一个是锦书,一个是如素。这个小姐还真的是诗情画意。跟来的还有一个嬷嬷,董嬷嬷。
另外还有两房陪房,因为省城有两间铺子,还有几十亩地,那两房人就近管理这她的嫁妆。
从锦书的描述中,可以看出,这个董小姐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人,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,应该是对这个即将要嫁的夫婿不满意。
不知道,原主听了什么谣言,认为自己要嫁的这个老公是一个,完全不解风情的人,且面目可憎,只知道庶务的一个俗物。且有着一个风度翩翩的、风流潇洒的表哥在那里做对比。想到要这样的过一辈子,就在洞房花烛夜吃了砒霜。
看来这个董沁是个耳根子软的人,对那位表哥,未必不怀着别样的感情。结果,害死了这个玻璃人一样的小姐。
这个结果是吴虞通过,锦书的描述中得出的结论。在古代,表哥、表妹什么的,果然是害人不浅啊!
原来,原主的相公叫“周远之”,家住隔壁县,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,家境相当的富裕,只是无人入仕,常被官府欺负,老太爷一狠心,重点培养了这个从小聪明的家中老三。老三也争气,一级一级往上考,倒是考了一个进士,在北宋,科举还是很受重视的,他这个进士就被外派到南方的一个县,任了县令,还好倒是跟自己的家挺近的。
周远之在家中排行老三,上面有一个姐姐——周芬枝,已经嫁人,嫁给了当地的大地主王腾。排行第二的是,周近之,娶了当地的秀才女儿——包氏。他下面还有一个妹妹——周芳枝,还在待嫁中。
老太爷平时是住在邻县的老宅子里面,为着小儿子成亲,到了县衙暂住,还有一家大小也都来了。本来应该是到老宅子里成亲的,只是老太爷对于这个小儿子倒是百依百顺的。
周远之怕在老宅子里办事情,老太爷搞得太夸张,影响不好。便选择了这个没有什么根底的县。
也就是这些信息,她的相公就来了。
看了看镜中之人,梳了个妇人发髻,她自己是不知道,只是听锦书说是“百合髻”,原主喜欢简单的发髻,然后簪一根白玉或者翡翠簪子,很简单。但是,现在要去敬茶,长辈必定是不会喜欢的,所以,吴虞,让锦书梳了一个比较雍容华贵的发髻,还有一方面局势争取时间,多掌握一些信息。待了一副黄金镶红宝石的头面,做工精细,比较精致小巧,不夸张,穿了一套暗红色的印花罗百褶裙,又讨喜稳重。
看上去整个人喜气洋洋的。
打扮完毕,出门见人。
周远之知道自己的夫人在穿衣打扮,安静的拿着一本书,坐在外间榻上,如素端了一杯茶给他,叫了声,老爷。规规矩矩站在一边。
周远之倒是一愣,又笑了笑。因为自己孤家寡人的在这里做官,倒是有两个丫鬟,还是父亲给送来的,他自己倒是用不上,就被慕炙拉走,去伺候慕炙了。自己只有一个小厮——如墨。
听了锦书的描述,董沁倒是给周远之点了个赞,他一个少爷,从小家里也是锦衣玉食的伺候着,更是得老太爷的心,老太爷什么都是紧着他的,他倒是没有养成纨绔的坏习惯。
另一方面,更加证明了,他是断袖,且不喜女色。很好,这一刻,吴虞是彻底放心的。
当吴虞出现在周远之的面前时,周远之还是愣了一下,听如墨说,吴虞是个清高的人,平时装扮也只是一支白玉簪,或是翠玉簪。怕是这样的打扮入不了长辈的眼。怕不讨喜于长辈,她的日子不好过。
毕竟是大家闺秀,书香门第,该有的礼仪倒是一分不差,这样打扮很好,看着,整个人喜气洋洋,暖洋洋的,身边的人都觉得被感染了。
看他明显愣了一下,难道自己打扮的过了?
“相公,妾身可有不妥?”
功课就是没有白做,锦书说得清清楚楚。酸溜溜的开始拽文了。
“你这样,很好。”
周远之嘴角含笑温柔的说道。
吴虞差点被晃到眼睛,这样的好男人,竟然是个断袖,真是可惜了。至于可惜什么,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。
好男人,不是别人的老公,就是断袖啊。自己总不至于跟男人抢男人啊!无语泪苍天啊!
接下来,周远之领着吴虞去敬茶。又要给周远之点赞了,为了照顾她,周远之走得很慢,让她可以从容的跟上他的脚步。还真是有绅士风度。
到了正堂,老太爷和老夫人已经坐在上位了,左右两边做得是周近之两夫妇和王腾、周芬枝夫妇。左边末尾坐着周芳枝。
周芬枝有一儿一女,站在周芬枝旁边。周近之只有一个女儿,由丫鬟抱着,站在包氏旁边。
吴虞匆匆一瞥,老太爷长得挺富态,老夫人则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美妇,看来周远之像他母亲。周近之也跟周远之有些相像,都是随母亲的。而两个女儿则是随父亲的长相。还真是泾渭分明,真是一家人。
给老太爷跟老夫人敬茶,老太爷看这媳妇倒不是传说中那样的冷情,本来想着是小儿子上司的女儿,又不好太严苛。看她这幅打扮,这幅气度,老太爷的气立马顺了。
传言果然不可信!
顺利敬完了茶,拿了红包,又给几个小孩发了一人一个荷包,里面装着一个金花生。这个是原主的母亲准备的,真是个细心的母亲,能替女儿想到的都想到了。
他们新婚夫妇,老太爷、老夫人,立刻把两人遣走了,该干嘛干嘛去。
哎,这个不是暗示,完全是明示,问题是,你们不知道,你们儿子是断袖吗?这大白天的,哎,你们确定。
倒是吴虞想多了,老太爷是想着,两人培养一下感情,两人感情一好,这蜜里调油的,孙子什么的就来了。
老大生了一个孙儿,也不是孙儿不好,反正还年轻,只是有了个孙女,就想要个孙子不是!
对于老夫人的殷殷目光,吴虞完全泪奔啊!咋就忘了这一茬!身在古代,最重要的是传宗接代啊,可是,断袖的老公,怎么生孩子啊!立马感到亚历山大。
跟着周远之到了自己的院子,周远之因为衙门有事儿,就跟吴虞说了说一声,就出门了,出门前,他的嘴角微翘,刚刚看到了他的妻子,听到母亲暗示时,那一脸的尴尬无语状,那个表情啊,实在是太生动了。
等着周远之出门之后,吴虞立刻投入到无限的信息搜集中。
原主的身份还不错,是周远之的上司知府——董萧,母亲是董萧的原配王霞。上面有三个哥哥,她是最小的,也是唯一的女儿。董萧有两个妾室,都是无所出的。
大哥董文迪,制科(制科非常选,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。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,屡有变动。应试人的资格,初无限制,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,并准自荐。后限制逐渐增多,自荐改为要公卿推荐;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;御试前又加“阁试”。)入仕,确实是个人才,年纪轻轻,以精神正五品的提刑司了。
娶了王家女。
二哥董文博得了个国子监丞,闲官,正八品。
娶了顾家女。
三哥董文渊,已经是举子,准备明年应试。现在正在家里苦读,跟周远之是同窗。
毕竟考试不是那么好考的,当年跟周远之一起应试,周远之中了进士,而董文渊名落孙山。
身为小女儿的她,从小极爱舞文弄墨,学问做得比三哥好,要是考试的话,应该是可以中的。只是身为女儿身。
总算大致了解了两家人了,古代这个家族人口多啊!
就这样一天过去了。
因着新婚,婆婆公公又是来暂住的,都是一起吃饭的,午饭,周远之没有回来,她就跟一大家子一起吃了,婆婆也没有让她立规矩。都是坐下来规规矩矩的吃饭。
晚饭了,周远之倒是回来了,只是一脸的倦容,老太太看着自然是心疼的。
“远之,不要太劳累了。”
“没事的,母亲,只是事情比较烦杂,倒是不累。”
一家人吃完饭,老太爷、老夫人就催着他们去休息了。
到了自己的院子,周远之让吴虞回房休息,还对吴虞解释了一下,“夫人,先去休息吧!我还有点事情要处理。”
“那好,相公,也不要太累了。”
是去找他的情夫,还是去办事情,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,不过,能跟自己解释一下,已经很不错了。
晚上,周远之没有回来睡觉,吴虞睡得十分安心,一个人霸占一张床,那是真心的舒服啊!
第二日,周远之还是出现了,陪着吴虞去给老夫人请安。吴虞起来的时候,周远之已经坐在外面的榻上。
“我们一起去给父亲、母亲请安吧!”
吴虞就跟着他去给老太爷、老夫人请安,请完安,周远之有公事,就先走了。吴虞留下来跟老太爷用了早饭。照样,老夫人没有让吴虞立规矩。
只是吃完早餐,没有让吴虞走,而是把吴虞留了下来。
“媳妇儿啊,按理说,你们是新婚,远儿是该好好的陪陪你,只是公事繁忙……”
就顿在那里,不往下说。
吴虞立刻接上:“老夫人,媳妇儿懂的,公事要紧。”
老夫人点了点头:“远儿为了公事,废寝忘食的……”
又不往下说。
哎,真累啊,有什么说什么多好。
“是媳妇儿疏忽了,相公为了公事,已经够累了,媳妇儿应该多关心相公的饮食起居。”
新婚第二天,相公就没有回来睡,看来是被老夫人知道了。晚上要是再不来,看来得去给他送点夜宵了。
“媳妇儿真是贤惠,如此,我也就放心了。没事儿,你就回去吧!”
老夫人倒是不担心吴虞管家的事情,毕竟是书香门第、官宦世家,小儿子这一房,人口什么的都是比较简单的,看着她今天的应付,胜任是绰绰有余了,满意的点点头。
老人家就是这样对于常常在身边的媳妇儿,总是有多些的不满,对于这个新媳妇儿的身份,老夫人还是满意的,对于她的做派,还有毕竟自己以后不在儿子身边,总要好好调教一番,让儿子过得更加顺心。
吴虞回到自己的院子,就立刻吩咐锦书到自己的房里,还是得做些事情,让老夫人满意,刷好感度,让她安心的离开,第一印象的重要啊,印象管理,呵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