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听说你要办些私事,我就是生了好奇,所以就替下了你的那个随从,接了这次任务。”霆,江湖人称“千面狐”,现任魂断的特遣暗者,可自行选择任务,这一次,就是他去找了影,强行插手这件事情。
“好奇?”牧雁实在是想不到,这样一个人,会用这种玩笑一样的理由作答,“罢了,由你去吧。影,到底如何?”
“他见了銮因,被问了不知的失职之罪,也就是三十树藤吧。话说,影也算是条汉子,一声不吭,就是銮因似乎有些生气了。”霆一脸轻松地说道,“也不是什么重伤,也就是銮因想顺顺气,要说这罪魁,怕还是你,瞒着他干事吧。”
“……”牧雁忽然不知要说些什么,面对影的忠心,只有愧疚之感,“帮我清露送过去吧。”
“哦。”霆接过那一瓶伤药,“牧公子,难道就不想猜猜看,我是怎么目睹那一幕的?”
“嗯?”牧雁这么一想,也是有些好奇,能在銮因眼皮子底下,刷上小把戏,当真不易。但若是这个人擅长易容术,也就另当别论了,只是不知道,他又是扮作了谁?
“我把小宁换下去了,所以,那三十树藤,是我动的手。轻重,有分寸呢。”霆满面春风地笑了笑,下一步,掏出了那一片菩提纱,三分得意地放在牧雁眼前,完全不去顾及,这屋子里还愣在一旁的其他四个随从,也没反应过来,自己的失言暴露。
“方才所言,你们什么都没听到,明白了么?”牧雁挥手,屏退了点了头的四个人,这才推了一下坐在桌上的霆,“别在这得意了,去把药送了,快点,也注意些,别撞上其他人。”
“放心。”霆不再言语,转身送药去了。正经做起事情来,特遣使者,绝对不是什么半吊子的人。他很稳妥,收得住,也放得开。
河南道汴州柳兮庄后院自从那日,燕如飞和燕归南把那些事情都谈开了,也就是各自尽力,处理事务。
二人又决定动员了府内众人的思想,若要对外施力解决问题,这内务定是要首先处理好的。
燕如飞和燕归南站在后院的横阶上,下面聚集着柳兮庄的所有人,男左女右,四四方方地排成方队。
“柳兮庄遇到经营上的难关,确有此事,我也不想隐瞒。但是,我燕归南定会与燕如飞同心协力,尽快去解决此事。还望大家不要惊慌。”燕归南宏声宣布,毕竟,有些事情瞒不住,既然有人最先漏了口,不如就此开诚布公,也是安抚人心的良策。
“另外,柳兮庄,不会限制你们的去留,愿意走的,来这领了一锭银子,算作月钱和路费,领会自己的奴契,也算是主仆一场情分犹在,此后就自谋生路吧。那些愿意留下来的,我也不会亏待你们,一会那一场宴席,算作是小聚一场。”燕如飞又一次贡献出了自己的积蓄,白花花的银锭子,在阳光下,还是有些耀眼的。
站在高高的阶上,一眼望过去,却没有一人动,没有一人迈向银子,也没有一人说离开。
他们还在原地,笔直地站立着,也就是沉默地表达了,自己会留下。
他们的主子,没有隐瞒,而是坦白相告;他们的主子,没有强制,而是去留自主。
这两点,真的足够了。
“既然如此,归南谢过你们信任。这一拜,还望收下。”燕归南端正地鞠了一躬,燕如飞也默默地站到他的身后,跟着鞠了一躬,“如飞,也理当如此。”
一阵掌声收住,一场欢宴就此拉开。
自此以后,这庄内,更是团结紧凑,上下一心。
毕竟,对于下人们来说,一份好的月酬,不如一个真心的主子。
好的月酬或许能让家人物质上好过些,但一个真心的主子,是必定不会为难家人的,还会时时刻刻为你的难处着想。
河南道汴州灵街这日,天朗气清。
燕如飞和燕归南决定炼铁厂去审视一番,内务处理好了,外面的事情,自然也要去看看。
走到半道,却是来了一个官差装扮的人,急匆匆地截下他们,开口催促燕归南去府衙,说是银票的事,有些转机,还望前去一叙。
“这位差大哥,我还想请你出示一下证件。还有,知府大人处理此桩案件,有些转机,可否透露一二,也好让我们有个准备。”燕如飞觉得来者的语气,太过急促,并不十分可信。秦淮坊看人几年的经验,让她戒心时有。
“这位想必就是二庄主燕如飞了吧,今日一见,却是有幸。这是我的腰牌,还请一验。至于转机,这事只有知府大人知道,小的并不知情。”那官差掏出桃木腰牌,大方地放到燕如飞眼前,燕如飞扫了扫,红木底,官样字,棉丝坠,却是真品。
“如飞,既然官府那边有些事,我便去处理一下。”燕归南听得有些雀跃,自己上次是秘密拜访报的案件,官场之道也是垫了些钱财的,临走时便是约定,若是有所转机,便差人告知,再细细谈话。因此他并不担心有诈,淡淡跟妹妹说着,也是希望她不必做过多担心。
“好,那我先去看一趟。今晚再回去商量。”燕如飞点点头,目送着燕归南跟随官差离去,但这心里,却是有着一丝不安。
与此同时,灵街头的一旁的小吃店里,观蘅带着秋,正在用餐,燕如飞从这里走过,前往炼铁厂,完全没有注意到,这一位自己心心念念的远方之客,眼下,已经是触手可及的距离。
却还是一个擦肩,一份心思,单单地错过了。
汴州已经是正经的北方地界了,这里的常食,便是面条。
一路顺着航道下来,离开秦淮不久,就要开始适应吃面食,停停靠靠,过了一周,这二人才到达目的地汴州。
途中用餐时,秋明显是不适应的,但也是省心得很,一声不吭,只是每次都会临走时要个干粮饼,在船上以备不时之需。如果没猜错的话,他有些晕船,加上食物的不适应,时常会呕吐一番。
观蘅虽然看在眼里,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,尽管他会在适当时候,给秋送去一碗水,漱漱口,清清肠胃。
今后,怕是有一段日子,都要呆在北方了,早些适应,也是好的。
秋本是开心到达了汴州,就可饱餐一顿。但从渡口走过来,没有遇到一家,是飘出了米饭的香味的,倒是馒头一类,飘香一街。
倒是这家面店,有些历史,木头招牌有些破旧,但那个王字,仍旧能吸引到满座的客人,座无虚席,小二有条不紊地忙活着。一碗面出炉,一位客人落座。吃完就留下五枚铜钱,放在门口的账台上,顺手也就把面碗放进了门口的木桶里。
观蘅与秋,等了有一会,好不容易落了座,餐桌上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,极快地送了上来。
“先生,这面,似乎与之前吃的不同呢。”秋迫不及待地闻了闻味道,似乎很香。
“卤制的底汤。”观蘅笑了笑,拿起筷子,沾了着汤汁,品了一下,“味道偏重,咸香鲜浓。”
“嗯,先生,很好吃呢。”秋放开了吞下一口,分外惊喜,面条筋道,汤汁爽滑。
“你喜欢就好。也许接下来,很长的日子,都要吃它了。”观蘅不再回他,一人独自吃起了面条,津津有味的,不仅仅是口感,还有回忆。
这一碗面,味道是地道的。
距离上一次,来此,已有五载,而上一次请自己吃这一碗面的人,而今也不再是那个落魄的小子。也说得上是威风凛凛,一方父母官了。
柳兮庄受了动员会的影响,两侧门卫都十分精神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观蘅慢悠悠地带着秋,走到柳兮庄门前。这二人装扮,分外朴素,就像是城内平民,没有一点异样。若不是开口说话的口音,暴露了外乡的气息,还真是难以分辨。
“烦劳通报如飞小姐,远方来客,还望一见。”观蘅只是以一个普通客人的方式来委托,虽然他的手中,正握着那一支柳叶簪,但,能不用则不用吧。牵挂,越少越好。知道的人,也是越少越好。
“但此刻,二庄主,并不在庄内。你还是请回吧。”
观蘅和秋意外被拦下,门卫们对他远方之客的说辞,将信将疑。
一是从未听如飞小姐说过,而此时她又恰巧没有在庄内,二是昨日庄主才说过庄中有事情,让我们注意着,今日就有人来访,不得不令人生疑,万一是来探个情报的,又该如何?
观蘅也不急,只是把那一支柳叶簪交给了门卫,说了一句,“如飞小姐回来的时候,还望呈上此物。一切自明。”
门卫们的戒备心,写在脸上,观蘅并不觉得有何不妥,相反,门卫们的反应,让他验证了内心的推断。
毕竟燕如飞上次告别之时,走得那么快,那么决然,赶着回庄,庄内有非常事,这是肯定的。
但这目前,还无需操心,观蘅笑着转身,带着秋四处走走了。
这汴州城,观蘅不是第一次到此处,秋却是首次来,观蘅刚好借个空当,带着秋四处逛逛,熟悉一下四周,总是好的。秋在船上,也是无聊久了,该散散心。
这衣物,也可添置几套,北方的秋天,格外冷些。对于尚不能适应的秋来说,更是如此。
观蘅掂量了钱袋,拉着秋,去了集市。
毕竟自己承诺过在扬州的那位母亲,好生善待她的心头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