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代言情 > 清浅月色

第13章:十三困顿

清浅月色 咕咕叫 2024-11-16 20:56
那小木屋有门无窗,夏季里住人倒也罢了,冬天只怕能冻死人。月清辉见了这木屋,就直皱眉,思忖他家人未免太狠心,赶出来也就算了,给盖了这个木屋,不是存心要他们父子死吗,就是盖个土屋子,搭个炕也行啊。
一个蒙着面纱、头发花白的纤细男子正在木屋旁锄地,旁边放着一个破布口袋,开着口,里面不知是什么植物的种子,他身子常常晃一下,然后就用袖子抹抹汗,喘口气弯腰再干,看起来十分吃力。木屋门口的门槛上坐个小男孩,小脸清秀得很,眼珠子黑漆漆的,小小的身子很是瘦弱。
月清辉和秦浩慢慢走了过来,小男孩见有人来,眼中流露出惊恐,害怕的蜷起身子,细细的喊道:“爹,爹,有人,我怕--------”那纤细男子听了儿子的喊声,才抬起头发现了月清辉和秦浩,细细瞧了瞧她两,放下锄头,蹒跚着走过去抱住那小男孩道:“真儿,别怕,她们不是坏人。”
本是来“行侠仗义”的,却把那小小子吓坏了,秦浩有点不自在。月清辉听男子叫那小孩真儿,就笑嘻嘻的走过去,掏出一块点心,对那小孩说:“小真,别害怕,姐姐不是坏人,姐姐拿点心给你吃。”男孩缩在父亲怀抱里望着月清辉,摇摇头,不说话。
那男子对月清辉说道:“您是哪家的小姐,真儿不爱和人说话,您别见怪。”声音清凌凌的,很是好听。月清辉将点心塞到男孩手中,说道:“玉叔叔,我是村南边月家的月清辉。”指了指秦浩道:“她是我好友,叫秦浩。”
她不待男子说话,又道:“玉叔叔,你锄地要种些什么?我和秦浩帮你。”
秦浩撇了一下嘴,也走过来说道:“玉叔叔,你力气小,这地什么时候能锄好,我和清辉帮你。”玉美人自是知道月家,玉家村只有一家姓月,月家只有一个独女,之前村长与他说过。
知道眼前的女孩就是自己曾向妻主推荐、进家塾的小学生,不免又打量了月清辉一番,见她一表人才,眼神诚恳,感激的道:“多谢两位小姐,我不过是想种些青菜,锄一小块地,就够我们父子吃了,不敢劳两位小姐动手。”
月清辉和秦浩不顾玉美人的劝阻,先捡起锄头翻了两遍地,又将那不知名的种子种了下去,浇了水。万事齐备后,玉美人感激不尽,拿茶給他们两喝,月清辉将小真抱在怀里,又拿出怀里的果子给他吃。
秦浩无聊的打量着木屋里的摆设,一张木床,床上搭着一副旧帐子,一套木作的桌椅上放着个烛台,角落里一大一小两个旧木箱,上面几个锅碗盆勺,再没别的家什。
月清辉也打量了屋内,见简陋如此,暗中为玉美人委屈,转念又想,自家刚流落到玉家村时,不知是否也是如此模样。小真将冰凉的小手置到月清辉腋下取暖,月清辉一边并紧手臂,一边对玉美人说道:“玉叔叔,灶台搭在屋外,冬天时太冷,何不在屋内设个能烧水做饭的熏笼。”
那玉美人今日见她两个来了就帮他锄地种菜,心里很感激,因此并不因她二人年小,就敷衍她们,说道:“月小姐有所不知,那熏笼一架要几两银子,你说的那熏笼要五两银子上下、还要烧木炭,哪是我父子用的起的,外面的灶台不过烧些干草树枝,很是方便。”
月清辉一听不由得点头,她知道,家里每年的银子有一部分就是用在烧熏拢的木炭上,又一想,道:“玉叔叔,还是买一架吧,既可以煮饭,又可以烤火,要不冬天您和小真怎么过,不妨晚上烧木炭,白日里烧干草树枝,如此就能省好些银子。”
她哪里知道,玉美人和孩子是被妻主家赶出来的,只一身衣物,别的什么物件都没带回来。回了玉家村,除了他母亲给他搭了这个木屋,又给了他些米粮、家什用具、被卧,和偷偷塞给他的五两银子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
五两银子是他全部的财产,如何肯为买个熏笼一下子花费了,何况就去买,这车马银子也没有啊?只是这些话,玉美人不会说给这两个有着善意、却半大不小的女孩听,只道:“月小姐说的很是。”
不知怎的,月清辉一见小真,就喜爱的很,自这以后,时常到玉美人的木屋陪小真玩耍。那小真渐渐的就和她熟悉起来,何况月清辉一来,就给小真带些果子、点心一类的吃食,小真越发黏着她,天天在家盼着她来。
冬天来临前,月清辉和秦浩在木屋外围了一道高八尺有余的木围栏,将屋外的灶台和菜地都围了进来,从此有了小院,勉强有了家宅的意味,玉美人和小真也不再让人围观。
玉美人心知肚明这俱是月清辉的主意,感怀自身的时候不免又暗自庆幸当年帮了月家。
眼看冬天就要到了,木屋中冷的很,坐一会就浑身冰凉,月清辉很为他父子二人担心,玉美人虽也焦急,但手中没有银子,徒唤奈何,对着月清辉只做淡然,只是暗中落泪。
自从月清辉和她母亲月家明一起上山采药后,月家明就每月或多或少给她些零用,有时五十文,多时一百文,月清辉已经存了将近一两。这些银子若是买些果子零食自是不少,若说买烧起来不冒烟的中上等炭和熏笼,就未免差的太多。
月清辉在月家明的保护下,自小没吃过苦,往常也从没为银钱操过心,也就是上次偷听到母亲和爷爷们的谈话,说没银子给她赶考对她稍有触动,打从见到玉美人和小真的窘境,才明白这世上没银子是万万不成的,可她没别的赚钱营生,不过是采药换钱罢了。如今正是十月,十一月中旬封山,若要在短短的三十多天就攒够熏笼的银子,实在太难,除非能采到值钱的草药,那谈何容易。
偏祸不单行,小真这时冻病了,先还好,拖了几日,竟浑身滚烫,无法进食,玉美人想求家里到镇上请个大夫,门房却说家主有令,不许他上门,将他赶了出去,玉美人心里清楚是嫡长姐的命令,可也无法,凄凄惶惶的回了家,正赶上月清辉来探望,一见之下大惊,她毕竟年小,不由也慌了手脚,急急的回家去找母亲月家明。
月清辉和秦浩帮玉美人父子的事,她们的母亲俱都知道,暗地里还常常成全她们,毕竟她们两半大不小,还是孩子,帮玉美人父子不会有人说闲话,要是大人出面,只怕玉美人的名声雪上加霜,更为不堪。
秦东因当年的钟情,更想多帮他们一些,只可惜她家中人口众多,糊口不易,没闲钱助人。林天柱家计和她差不多,况且她没秦东的那番别样情怀,没太多心思理会玉美人。月家明有过类似经历,玉美人又是自家恩人,最是同情玉美人父子。
只不过,这些年并没采到值钱的草药,月清辉进私塾念书又花了家中大半银子,日子不过刚刚过得,月家明如今手中银子不过十多两,原也想咬牙拼着花光了,给恩人玉美人去买熏笼和炭,谁知还没去买,就赶上小真生病。
这日,月家明皱着眉头正和父亲、叔叔算着家中的账目,就见月清辉急匆匆冲了进来,说小真病的不行,月家明一听,顾不得避嫌为玉美人保全名声了,揣了银子,领着月清辉就到玉林家借了马车,两人一路疾行,到镇上请了大夫回来,看过了小真,又送回大夫,抓了药,煎药给小真喝下,足足闹了一宿。
玉美人感激落泪,要拿银子还给月家明,见他们孤儿寡父的,月家明怎会要他的钱,推辞后领着月清辉回了家。
略睡了一个时辰,月家明和月清辉就起了来。月家明想那玉美人家寒屋冷灶,对病人养病不利,盘算着手中的银子,请大夫、抓药花了一两多银子,剩下的尽够买熏笼和木炭了,就领着月清辉到镇上买了个熏笼和两百斤木炭回来。送到了玉美人家里。
不是她不肯多买木炭,实在是因这一通花销下来,手里只剩下几两银子,眼看着要封山,到来年的三月底就没旁的进项,总不能将银子都花光,自己一家人吃糠咽菜倒还罢了,若是没银子交赋税,只怕要坐牢。
从玉美人家回来,月家明就进了自己书房,将怀中剩的几两碎银子放入个小木匣子中搁好后,坐在书案前,叹了口气,想到,人都说,受人滴水恩,必当涌泉报,自家也算是尽了心了。
她本是大商家小姐出身,在祖宅时衣食上从未受委屈,只在离家后的不长一段日子受了些没钱的苦,后来第一次进云雾山就发了一笔小财,哪知世事无常,十几年后的现今,差点又打回原形。
好在有屋住,有粮吃,日后再辛苦些,多寻些草药去卖,银子还能慢慢赚回来。呆怔了一会,就又读起书来。
幸好小真的病连吃了将近十副药,总算见好,玉美人怕没有足够的木炭,小真再冻病了,拿出银子又求了月清辉买了几百斤木炭回来。有了熏笼,取暖自是不在话下,将熏笼盖子掀了,还能放上铁锅蒸饭炒菜,正是一举两得。
因木屋中没有别的取暖设施,只这一个熏笼,玉美人只好成日的让它燃着,发现太费木炭,见这时的中午天气尚暖,就和小真在院中散步,或是到一里外的小溪提水,熏笼自然能熄上一个时辰,晚上睡下后,不过在熏笼里放零星的几块木炭,笼着火不灭,让那熏笼散些余温,父子两个蜷在棉被里,不至被冻醒。可怜玉美人生下来就没吃过这苦,如今为了省钱,什么法子都想出来了。
料理好了小真的事,月家明和月清辉安心的上山采药,想趁着封山前,再多赚几两银子。好在如今苛捐杂税虽多,官府没修大的工程,也没战事,没有抽丁这事,赋税不过交些银子,只要有银子在手,也就不必担心旁的。
且说,这一日,秋高气爽,天蓝云淡,秦东母女,月家明母女和林天柱分别进山打猎和采药。一路上,月清辉一改往日的漫不经心,细心找寻药草的踪迹,一路到了半山腰,三人都累得大汗淋漓,月清辉眼力好,在一处大树的根部乱草中,发现了四株冰艾台,月家明和林天柱都大喜,忙收了起来,越发小心搜寻。
她们如今所在的林子在云雾山的半山腰,林子里都是高大笔直的云彬树,因为已是深秋,金黄和零星碧绿的叶子都纷纷掉落,铺在地上厚厚的一层,将一些矮小的草木和药草都覆盖了起来,寻找起来,很费功夫。三个人,互相隔了有两丈左右,一边清理地上的落叶,一边细细查看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