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代言情 > 三国之艳色

第7章:落落出群非榉柳

三国之艳色 刘荣步 2024-11-16 21:20
我晕晕乎乎地朝山下走去,连续几天晚上精神高度集中使得我的状态直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来,脑中全是庞德公昨晚所传的八门石阵。
我刚刚拜别了我的父母及庞德公、司马徽及黄承彦。庞德公在临别的前一天又送了我两本书。一本是庞德公所著的兵法,里面包括了用兵之道和阵法奥妙;另一本书依旧没有名字,却更为珍贵。但凡目前这乱世有点名气的人,全部含盖在内,每个人物的名字旁边,都或多或少记录了性格特征。庞德公说,不但要熟记已经记载的人物,还要随时留意后起之秀。
“走了这许久,别说搭量马车,连个影儿都未曾见到。”我嘟囔着找了块干净石头坐下来休息。
方才坐稳。
“得得得???”马蹄声由远及近。片刻后,一辆马车稳稳地停在了我面前。我诧异地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马背上跃下,居然是当时送我来这儿的车夫!
“是你!”
他笑了笑,依旧淡然。“来接你的。”
我对他的“惜字如金”竟有种久别重逢的亲切。“来接我的?这是诸葛亮的意思?”
“是我的意思。”他指了指自己。
“你怎知我今天下山?”
“其实我并没有走,估摸军师暂时不会出行。这几日我一直在水镜先生处。水镜先生十分好客,早晚与我促膝长谈,当真获益颇多呃,怎么了?”他才发觉我望向他的眼神有些异常。
“你头一次与我说了这许多话。”我甜甜一笑。“才发现,原来你说话很好听。”
他怔了怔,低声道:“谢谢。”
“不,是我该谢谢马公子。若没有你,我大概只能徒步走到襄阳城去买马了。”
他脱口而出:“你怎么知道我姓马!”
“你真姓马!我没问过你的名字,又见你是一马夫,所以自称你是马公子。”
“好吧。”他很是无奈的翻了翻眼睛。“既然已经说了,咱们正式认识一下也无妨。在下马良,字季常。”
我得意的笑了。“‘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’果然如此。”我看着他眉间那道熟悉的白霜。“我并不确定你就是马良,所以假借马夫之意来探你。”
“妳好像进步了很多。”
“雕虫小技耳。倒是马公子你,既然满腹才学,为何不投效于刘皇叔,而甘愿做一车夫呢?”
“良只愿在诸葛军师手下做一援吏即可。但时机未到。”
原来马良欣赏的是诸葛亮。“你还在考验他?”
“或许吧。”他并不否认。
“军师!”简雍对漫步而来的诸葛亮行礼道。简雍乃是刘备帐下从事中郎,对于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年轻军师,简雍亦是敬重有加。“招募新人,我等便可,军师公务繁忙,何必亲至?”
“谢宪和关心,只是人才乃一个势力的命脉所在,亮不得不重视。目前状况如何?”
“无论是此间贤才还是随行而来的百姓,皆有很多人仰慕主公与军师的仁德而愿加入我军。这些是今天所有人的履历,请军师过目。”
诸葛亮满意的点点头。“他们在何处等候?”
“就在军营的正门。”
“那就准备开始吧。”
“军师,说实话,雍这里还有一份履历。”简雍面露尴尬之色,从怀里掏出一个竹简。“上面除了姓名和一句奇怪的话外,并没有其他介绍。”
“哦?”诸葛亮扬起眉毛,伸手接了过去。
刚看第一眼,诸葛亮已然变色。只见竹简中央,斗大的三个字写着“黄月英”。其下方还附加了一句话:
“终其一生,报子之恩。”
诸葛亮看到“黄月英”三个字的时候,心中已经了然。“胡闹,不能让她介入这样的生活。”诸葛亮低语道。
“军师?你方才说什么?”
“亮说胡闹,简直是荒谬。她这样的做法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,也是对军营生活的不重视。”
“军师言重了,不过是有些与众不同,军师莫要动气。”简雍讪笑道。
“宪和,把这份履历交还给她。并让她速速离去。”
这时,一个悠然的声音突然自诸葛亮身后响起:“是何事让我家军师一反常态啊?”
“主公!”诸葛亮赶忙回身行礼。“没什么大事,主公见笑了。天色尚早,主公为何不在帐中歇息?”
“人才乃立事之本。”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。“我想军师一定也是这样认为的。”两人随即相视而笑。
“咦?这是?”刘备一眼便看到了简雍手中的竹简。“拿来我看。”
简雍将竹简递了过去。
“主公,军师说这不过是胡乱取闹之人罢了。”
“哈哈,军师就是为了这个而动气?”刘备颇有兴趣地端详着那份竹简:“报恩?如此有个性的人才,连备都想一睹究竟,就不信孔明一点都不好奇。除非是有什么别的原因?”
诸葛亮无奈地小声叹了口气。“既然主公都这么说了,便允许他参加今天的选贤吧。”
“刘皇叔还真是得人心。”我望着前面的长队。“季常,你就喜欢看着天空发呆么?有这个时间,还是想想要不要现在就跟我一起加入刘军。”
“时机未到。”马良一副事不关己的摸样。“再说了,你就这么肯定会被选中?”
“没错。第一,我求学于庞德公,有资本;第二,”我自信的笑了笑。“我有良好的预感。”
一个时辰后,我与另外四人站在诸葛亮和两名中年男子面前。夹在四个强壮的男人之间,我显得格外瘦弱。一个月之后再次见到诸葛亮,而且是在这种情况下,我的心底涌现出一股复杂的情感,是喜悦,是紧张,是感慨,我自己也不清楚。诸葛亮只是静静地看着我,面色毫无变化。他身旁那两个中年男子则毫不掩饰他们对我的好奇感。
见无人问话,我便主动上前拱手道:“在下襄阳人士黄月英,字宛贞。”其他四人也赶忙照做。
简雍侧身小声道:“军师,如何?”
诸葛亮瞥了一眼刘备,看他仍是感兴趣地注视着那个清瘦的身影,便下定决心,朗声道:“来人!将三将军的兵器拿来!”
三将军的兵器?除了诸葛亮之外,其余人皆是摸不着头脑的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。
很快,两名士卒抬着一杆丈八长矛走了进来。乍看之下便知这不是一般的兵器,此矛顶端尖锐锋利,底端质地轻盈,矛身用上好的铜铸成。那两名士卒面上有些红润,看得出这长矛重量不小。
诸葛亮示意士卒将长矛放在我们面前。“现在,你们谁来说说作为一个谋士,应当具备什么?”
与我同来的四人立刻一个接一个自信满满地讲了起来,口若悬河,仿佛是事先准备好了一般。他们所谈内容基本上都是诸如“运筹帷幄”、“知己知彼”、“通晓兵法”、“谨慎处事”之类。
“黄月英?”诸葛亮来到我面前。
我只是盯着地上的丈八长矛。
诸葛亮以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,他长舒了一口气,第一次露出了笑容。“没关系,他们四人已经说得十分详尽。你说不上来,也是情理之中。”
“禀军师。”我将视线收了回来,迎上他的目光。那目光温和而深邃,让我再次如沐春风,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微笑。“这是乱世,不是治世,危险无处不在。身为谋士,不仅要通晓谋略、兵法;更要习武。进则临阵杀敌,退则防身自保。文武兼备,才是成大事的基础。”
“好!”简雍展颜而笑。刘备亦是赞赏地点了点头。
“那么你也应该知道,光有嘴上功夫,无有真实的能力,也算不得一名优秀的谋士。”诸葛亮面色一冷。“你们每人依次上前拿起这杆长矛,舞上一段与我看看。”
“舞上一段?”“这是选谋士还是选武将!”一番小声议论之后,我们之中一个还算强壮的男子率先站了出来。“我自幼跟随家父习武,懂得些许武功。”他自信地说:“我先献丑了!”说罢,俯身去拿那杆长矛。
是个有基础的人啊!回想起这一个月自己只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剑法,估计还算不上是“舞”。我羡慕地看着这名男子握住了那杆长矛。
然而,就在他提起长矛的一瞬间,他的双目突然瞪得滚圆,僵在了原地。只听“噹”的一声,长矛便被他扔了回去。
“怎么了?”诸葛亮平静地问。
“这???这长矛好重!”
“你也不看看那是谁的,一般重量的兵器翼德将军怎么可能看得上眼。”简雍小声咕哝道。谁知被刘备听了去,后者扑哧一笑。
难怪刚才用了两名士卒才把这矛抬来!
“你们要知道,武功并不是说说就可以了,它并非花拳绣腿,而是真实的能力。”诸葛亮道:“换下一人吧。”
那人不置可否的愣在原地,似乎很不甘心。其余三人面面相觑,犹豫不决。
“我来吧。”我深吸了一口气,走上前去。
当我从诸葛亮身边经过时,他忍不住低声道:“黄月鸢,从军不比儿戏。”
“谢谢先生,可我也并非孩童。”我莞尔一笑。
“小兄弟。”那名男子好心地提醒我:“真的很重,你这么瘦弱,还是别试了。”
“总比错过的好。”我用右手紧紧握住了丈八长矛。
那人说的不假,这长矛竟让我感到无比沉重,绝非常人可以轻松使用!
在向上提起长矛的过程中,我的呼吸越来越沉重,脸颊憋得通红,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刻,汗水接二连三地滴落在地上,右手一直在颤抖。
一瞬间,我看到在我的正前方,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满面期盼地望着我,他眼神里充斥着希望,让我全身渐渐涌现出无尽的动力。经过一番挣扎之后,我咬紧牙关,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艰难地把长矛举过腰身,并迅速向前一刺。这一刺,好似已用尽了我的全部力气,我颤抖地弯腰将长矛放回原地,却直不起身来,只好双手撑在膝盖上喘息着。
这时,一双有力的手将我扶起。一个慈爱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:“年轻人,加入我军吧。”
我扬起头,正对上那人的目光,我于是微笑着回道:“是,主公。”
“我们见过?”
“没有。不过如果不是您,还会有谁能让孔明先生如此在意,让那位大人如此恭敬呢?”我指了指简雍。
“雍恭喜主公又添了一位贤才。”简雍道。诸葛亮撇了撇嘴。
刘备好像察觉了这个细节,因为他立即转向诸葛亮问道:“军师对此还有什么异议?”
“亮还是那句话,主公都如此,亮自然毫无异议。”
“很好,剩下的人交给宪和就可以了。宛贞对军营还不熟悉,孔明你带他四处走走吧。”刘备打了个哈欠:“我也乏了,还是回去休息的好。”
“是,主公。”
“宪和,有劳了。”诸葛亮说罢,大步迈出了营帐。我冲简雍笑了笑,便跟了出去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