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代言情 > 日常生活

第34章:问话

日常生活 小美人 2025-03-31 22:04
“还多亏夫人的画,酒楼的伙计一眼就认出来了。”
周远之说道。
“那就是查到人了?身份确定没有?”
“这个人我们是在城东的‘客似云来’酒楼找到的,伙计说见过这位客人是在下雪的那天晚上来的。带他去酒楼吃饭的是一个穿着还不错,但是不至于可以带人这样大吃大喝的人。
据店小二说,那日点的都是酒楼的招牌菜,菜色也很丰富,是酒楼最高的规格了。”
“这样的人,应该是替主人办事情的,要不就是管家或是管事之类的。只是店小二怎么会不认识?”
陆子期想了想说道,“看来是我疏忽了,我再去问问。”
说完飞也似地走了。
这时候,周远之看见了桌上的画像,跟他手中的肖像画略有不同,其他的话更加的生动,虽然有些夸张,他也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肖像,真是憨态可掬,又形象生动。
周远之又看了其他的话,十分惊奇的看着吴虞。
“沁儿,真是个天才,画的画真是像极了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
吴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,这种画风又不是她发明的,她只是个剽窃者。
“这个画,我们就自己画起来玩玩而已,你不要过于认真。”
还是心虚啊!
周远之看了每幅画,都觉得十分新奇,啧啧称赞。
“你把我的画像送给我,好吗?”
“好啊!”
“那你能不能画一幅自己的,送给我?”
吴虞这时候也有些脸红了,这家伙想什么呢?
“你天天看见我的,就不用再画了吧!”
“那我也不是时时看见你的。”
说着脸红了,这么肉麻的话,还真的是没有说过。气氛变得十分的暧昧,这是,陆子期回来了。
他也看见了那些画,当然也请求吴虞把自己的画像送给自己,而且,他把慕炙的画像也要了过来。
“我问了那个店小二,他说,他确实不认识,原来他刚到酒楼没几天,所以不认识也不奇怪,后来掌柜说,他认识,带着来吃饭的那名客人就是郑府的管家——郑添丁,而另外那名客人,他不认识,是个穿蓝色衣服的男人,大约三十多岁。”
“噗嗤”吴虞笑出了声音,“这个名字还真的是很直白。”
周远之和陆子期倒是没有笑,在古代这种名字很普遍。
“据店小二的描述,那名穿蓝衣的客人就是死者了,只是奇怪,死者抛尸现场穿的是灰色的衣服,死者中间还换过衣服。”
周远之觉得这点还真的奇怪。
“店小二有没有听到他们两个说过什么,后来他们两个什么时候吃完离开的,中间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?”
“店小二说,郑添丁没有说什么,只是一个劲儿的劝那名穿蓝衣的人吃喝。其他的倒是没有说什么,最后吃到很晚了,才两个人离开的,好像掌柜的看到,出了门,两个人朝不同的方向离开了。当时,那名穿蓝衣的客人明显喝的比较醉,步履酿跄。”
“郑府,是哪个郑府?”
吴虞对清丰县的府第还不是很熟悉,也不知道这个郑府是哪个。
“就是茶商郑府。”
“等等,相公,是不是我们上次去寄巫山那边茶园的郑泽端府上的?”
“我也不是很清楚,只是县上倒是有一户姓郑的大户。”
周远之也不是很确定,看向陆子期,“是的,就是郑泽端府上的。”
“难道和郑泽端有关系?”
“我们现在马上去郑泽端府上看看,找找这个郑添丁。”
“还是把他带到县衙问话,在郑府会有所顾忌而不说实话,到了县衙的话,在精神上会给他一些压力,这样问话,更加好。”
陆子期立刻带人去把郑添丁传了来,至少可以知道死者的姓名身份了,这样调查起来比较方便多了。
不多时,郑添丁传到了。周远之在偏厅问的话。
“郑添丁,三日前,你是不是带过一名身穿蓝色,年龄在三十多岁的男子到‘客似云来’酒楼吃过饭?”
只见那郑添丁,一副管家打扮,看上去十分精明干练,回答道,“禀大人,确有此事。”
回答也十分的镇定,且礼数周到。倒是真没有看出来是在郑府当管家,看着郑府也不显山露水的,在县上也就是中上之家。
在陆子期去传郑添丁的时候,吴虞已经对这个郑家作了一些了解了。
而郑府的一个管家却是这么出色,做县衙的师爷也绰绰有余了。
事出反常必有妖,这是吴虞的第一反应。
“你认识那位蓝色衣服的男子吗?他叫什么名字?”
周远之继续问道。
“此人名叫马云飞,小人是郑府的管家,我们老爷在东郊有一片茶园,每到茶叶上市时,因为茶的旺季,府上的马车不够用,都会雇马云飞和其他的马车来运茶叶。”
只是一个赶马车的,这个穿着也好了一点吧!只是吴虞面上不显,她看了很多风俗的书,大致知道北宋的这个阶层,按照赶马车的这个阶层是不可能穿着方面这么好的。
“既然,他只是一个赶马车的,你一个郑府的管家,怎么会请一个赶马车去‘客似云来’这种大酒楼,还点了一桌最贵的菜跟他吃喝?”
“大人有所不知,我们这里是有很多种茶的庄院,每到茶叶旺季,马车要运送茶叶,那时候,马车就成了香饽饽,价格十分高,还不好找。
自己府上是有马车,只是到了旺季根本就不够用,养太多的话,也不合算,因为只是茶叶上市时用用而已,平时的话,空闲着,成本实在是太高。我们府上也只是中等偏上,负担太重。
这个马云飞不仅有马车,还是这片马车帮的头,只要找到他,来年马车的运输问题就解决了,现在虽然还有些早,只是再晚点怕已经找不到马车了,未雨绸缪,我们老爷才让我早点办妥这个马车的事情,我才找的马云飞。”
这一席话,说的有理有据有节。
据吴虞了解到的:饮茶到了宋代,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,“茶会”、“茶宴”、“斗茶”之风盛行。帝王嗜茶下臣投其所好,以求幸进。因此,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。
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,开始设立官焙,专门采制龙风饼茶,供朝廷享用。其中凤凰山麓北苑的贡茶最为出名。
陆羽之《茶经》、裴汶之《茶述》,皆不评建安之茶。昔日建安山川大抵闭塞,灵芽(茶)亦尚未显名于世,至于唐末,犹依然如故也。此后,至北苑之茶出,始成为最佳之茶。
开宝(太祖的年号)末年,南唐降伏,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,特备龙凤之模,派遣使臣,命在北苑制造团茶,使与民间茶有区别,龙凤茶盖于此时所开始也。
宋太宗至道初,诏造石乳、的乳、白乳(均为茶名)作贡茶。
至宋真宗咸平初,丁谓为福建转运使,监造贡茶,专门精工制作了四十饼龙凤团茶,进献皇帝,获得宠幸,升为“参政”,封“晋国公”。此后,建州岁贡大龙凤茶各二斤,八饼为一斤。
至宋仁宗庆历年间,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,又将丁谓创造的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,更受朝廷赏识。蔡襄《北苑造茶》待自序中有云:“是年,改而造上品龙茶,二十八片仅得一斤,无上精妙,以甚合帝意,乃每年奉献焉。”当时的文学家欧阳修《归田录》记载,茶之品无有贵子龙凤者,小龙团茶,凡二十饼重一斤,值黄金二两,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。
在宋朝饮茶发展巅峰,并且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、党项、女真,南方的南蛮、越南等,也都喜欢饮茶,边境的茶叶贸易十分的繁盛。
正因为此,吴虞才费劲脑汁想出个新的茶品,到时候,白花花的银子都飞到自己的口袋里来了。说不定上贡的话,还能跟丁谓和蔡襄一样弄个大官当当,当然,这个只是yy,封个郡主、公主的也好。想想都能笑出声来,身为穿越女,也不会太过丢脸了。
言归正传,这个郑添丁说得很有道理,无懈可击啊!
“那出了酒楼之后,你跟马云飞有没有一起?”
“出了酒楼,因为马云飞答应了小人的请求,也谈妥了价格,就分道扬镳了。他没有跟小人一起。”
“那你知不知道马云飞去了那里?他有没有提起过?”
“小人不知道后来马云飞去了哪里,他也没有提起过。”
“那你呢,你离开酒楼之后,去了哪里?”
“离开了酒楼之后,天色已晚,我看着天阴沉沉的,像要下雪,就赶紧回府了。”
“有谁可以证明?”
“府里的门房可以证明,我回去时是戌时三刻。”
“那你知道马云飞的家在哪里?”
“马云飞的家在北巷。”
“那好,暂时没有其他的问题了,你可以回去了,有事情本官会随时去找你的。”
“是,大人。”
等郑添丁走了,吴虞、周远之和陆子期三人相视而望,这人的说辞虽然天衣无缝,但是还是要逐个验证。
“据店小二说他离开时已经戌时一刻,戌时三刻的话,按照这个时间,他是不能赶去杀人抛尸的,西郊到酒楼都不止这个时间,况且抛尸地还在山涧中,只是这个抛尸的运气不好,三天了尸体竟然没有被野兽吃掉。”
吴虞略有所思的说道。
“大人,还有一件事情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